中國食品網訊 六一兒童節到了。這個節日根植于人類最柔軟而又最堅韌的親子之愛,不僅意味著快樂,更意味著責任。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個體與家庭幸福的基礎,也事關社會發展、國家富強,須臾不可忽視。
然而,總有一些事情提醒我們,對孩子的責任踐行得還不夠。就食品安全來說,前段時間曝出洋快餐薯條含有致癌物、辣條讓孩子吃腫了嘴。這還只是個案,更普遍的是,中小學校園周邊三無食品泛濫,農村成為劣質食品的傾銷地等等,無時不影響著孩子的安全。
花花綠綠的兒童食品讓人挑花了眼,卻掩蓋著最基本的標準缺失。近日,中消協指出,目前我國僅有針對0至3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的食品安全標準,對于3周歲以上的低齡兒童沒有明確的兒童食品定義,更沒有專門的安全標準。也就是說,當你為了保證孩子舌尖上的安全精挑細選那些所謂的兒童食品時,如果遇到安全問題,你的投訴無法規可依。
這種澄清在當下實有必要,卻令人擔憂。市場上為兒童量身訂制的食品越來越多,寶寶面條兒童醬油專為兒童打造的乳制品等,五花八門,令人無所適從。一些父母往往不計成本,爭相搶購那些大肆宣傳含有特殊成分安全無憂的兒童食品,以為高價就會高質,就能避免安全陷阱。
一種食品出了問題,可能源于無良廠商的逐利,只是個體之舉;但如果食品行業標準缺失,或標準不健全,對生產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難以有效追究責任,對消費者遭遇食品安全問題難以討回公道。一種問題食品被曝光后,公眾可以避而遠之;多種食品存在問題,公眾能怎么辦?食品有問題,是市場的具體現象;食品標準缺失,則事關管理之責。
可能有人會說,沒有兒童食品標準,并不等于所有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都有問題,市場自有優勝劣汰功能,不必因為個案橫掃一片。問題無法回避:一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往往包含四多多添加劑、多糖、多鹽、多油,長期食用對兒童身體健康無益。我們愿意也可以相信食品生產商會以品質贏得信任,但是市場不能以相信善良來管理。當務之急,是盡快制定出針對3周歲以上兒童的食品安全標準,規范引導企業生產出營養合理、安全無憂的兒童食品。
有關部門如果能在這個兒童節就制定兒童食品安全標準作出一個承諾,那就是給兒童最好的節日禮物。